厉兵秣马-赛前基本情况
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开始跑步的,我会说是2017年11月。
如果你问我月跑量是多少,对于冲三跑者来说,我的跑量是不足的。休跑期太多,训练不连续,更是中了跑马大忌。
2017年11月13日-12月2日:赛前50K+奉贤半马,共约71公里,成绩1:45:55,然后停跑。
2018年03月15日-4月15日:赛前70K+宜兴半马,共约91公里,成绩1:32:56,然后停跑。
2018年10月19日-11月4日:赛前20K+蠡湖半马,共约41公里,成绩1:40:35,然后停跑。
2019年03月19日-4月21日:赛前120K+上海半马,共约141公里,成绩1:31:18,然后停跑。
2019年07月30日-11月1日:赛前三个月共580K。
停跑期间一个月偶尔会跑两次5公里,两年来总跑量在1000公里以内,最近三个月训练算是比较系统紧凑。
10月的常州半马跑进了126,收获了信心,跑完感觉还有余电可用。10月20日晚上拉练杭马赛前最后一个长距离,穿FK 420配顶了35公里.心想如果比赛时换上next,配速应该能提高至少5s吧。此后便逐渐萌生了全马破三的念头。
我跟别人说杭马会试着冲击下,几乎没人支持我这么做,跑团的兄弟也说崩的几率太大了,还是稳着来。因为我没有全马比赛的经验,并且杭马后程还是挺虐的。只有川沙跑团的一个兄弟让我放开干,如果崩了就全力保310. 这个兄弟是250大神,他上个月在上海10K精英赛跑进了36分。在川沙他带我跑过两次,可能对我有一点了解。
首马有了目标压力,临近比赛的一周变得紧张,每天早醒。11点半睡着,4点左右醒来就再也睡不着。努力调节但效果并不好。中午补10多分钟午觉,白天精神和体能状况依旧不理想。 想冲三没底气,不冲又怕浪费机会。 直到赛前一天的晚上,最终还是决定试一下。不易得到的,更显珍贵。
破三之旅-跑过风景跑过你
有人说西湖有种特别的魔力,你在杭州跑步,会不自觉的跑向西湖。
美,是杭马坚守的赛道特色。双金赛事作为我的首马,我是不是很幸运?
带着期盼,11月2日下午4:30到达杭州东站,然后坐2站地铁去领参赛包,领物流程很快,进场后2分钟搞定.5:30到达预订酒店,在武林门地铁站附近,离比赛起点不远。入住后开始找饭店。我习惯在赛前晚上来一碗羊肉面,口感好,碳水和蛋白能量充足。出酒店向东走了1公里也没见有羊肉汤或羊肉面的地方。然后进了武林广场旁边的国大城市广场,商场导览里发现B2有家和府捞面,没有羊肉吃,来一碗牛肉面也可以。
6:30晚饭搞定后慢慢散步往回走,不到7点回酒店开始绑芯片,别号码布,看竞赛手册。
兴奋是难免的,10点时吃了褪黑素片,喝了一支安神补脑液,躺在床上各种酝酿,睡意还是姗姗来迟,大概11:00时候睡着的。
11.3日,match day! 4点准时醒来,闭目躺到4:50,起床排空,洗漱,戴隐形眼镜。5:20之前吃完早餐,赛前早餐是我在上海就准备好带过去的:吐司面包x2片,香蕉x1根,能量胶x一支,榨菜x1小份,约6分饱。一切操作都按照之前半马比赛那样。
5:50出门,才知道夜里下了小雨。天气预报阴到多云,比赛期间气温14-21度,11点之前不到20度,相对湿度70%,天气条件还算理想。沿着体育场路向西一路小跑2公里,路上遇到了跑团的兄弟大象,6:15到达黄龙体育中心,在广场上做了初步拉伸,肚脐上贴上创口贴,脚趾和脚跟涂上凡士林,髋关节,膝盖和腿部肌肉涂抹fit运动防护膏。6:40开始去存包的地方,经过体育场内场的时候,喝了一罐红牛,做了二次拉伸,两支能量胶和两份盐丸放在左右袖套里,系紧携带,慢跑,原地高抬腿和后踢臀跑了一会儿,然后脱掉外套和长裤,穿上一次性雨衣保温。 7:05存好包去检录,进入B区突然想起来还要上厕所,立马往回走到路边找厕所放水,还好临时小便区就在B区入口处。再次进入起跑区的时候,前面已经人山人海,努力的插空往前挤,离拱门还是有100米左右的距离。
千军万马
起跑区的赛道宽度很有限,拉的很长。人群的交谈声遮住了DJ和音响的声音,国歌唱到一大半才传到我所在的地方。紧接着就听见前面倒数发枪,15s后我开始往前挪动,经过1分钟才到达计时毯,按下手表开始真正的首马之旅。
从黄龙出去到曙光路这2公里,无论如何也跑不起来,赛道窄,人群拥挤,大家嘴里都在吐槽叫苦,左右穿梭跳着跑。首公里配速453,堵得完全超出我的预料。2-3K有所好转,虽然还是需要左右扒人,但起码步子可以迈开了,配速回到计划的415内。
快马加鞭
身体跑开以后想压住配速是很难的,加上首公里慢有点心急,4-5K不自觉的来到400内,有点冒险,还好热身比较充分,进入状态早,这样看起步慢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5K手表距离跟路标距离一样,平均配速416,由于出发慢,意识到跑快了,立马降速,后面几公里到410内,心率148,也就没有继续降。在5K处取水漱了漱口,没有喝。8K的时候看到前方150m左右有一群人跟着兔子,当时还不知道是300兔。9K后追上了兔子,比计划20K追上要早很多。开始降速跟跑。手表也开始飘,计圈比实际逐渐提前。由于我比兔子晚出发1分钟,时而紧跟,时而保持100米距离。中间跑的都很顺,好像还下了一点雨。根据兔子的距离,再参考手表配速,半程用时精确控制在了计划的129:30以内。15K,17K和20K处分3次补了盐丸,15K和半程处各补了一支能量胶。
马不停蹄
过半程没多久就开始折返,沿着江边有颜色的跑道,跑的很舒服。直到25K,身体给了第一次提示,体能下降感觉只剩30%的电量。调整了一下,稳着415左右跑到30公里。补给站抓了一支能量胶拿在手里,跑到31K多的时候吃掉,后面都是补水,没有再吃东西。
人困马乏
36公里身体给了第二次明显提示,开始撞墙,感觉只剩下5%的电量。一直想办法调整,顶了两公里没有掉速。进入38k腿抬不起来的感觉,心率提示到了180+,无数次想停下来,真正的考验开始了。不得不换成小步幅跑,尽可能的调整呼吸,稳定跑姿,机械似的挪步往前,让配速不要掉太多。配熬过最艰难的第39和40公里,时间拼在计划的250以内。后面两公里多,只要配速不掉到430以外,进3就没问题。咬牙坚持,基本是420挺过去的,反而比前面两公里轻松一点。
马到成功
42K的路标指示牌,矗立在体育场的通道外。剩下200米,我还有两分钟的时间。
跑进体育场上直道的时候,已经没了力气冲了,胜利在望,拖着凌乱的步伐跑向终点,跑姿也已经完全变形。离拱门10多米的时候,抬头看计时牌是2:59:55,随即加快摆臂榨干最后的能量,基本压着300时间冲线。
冲过终点,按下手表2:59:00。卸下了所有包袱。
马后炮-固执的一己之见
除了起跑较慢,补盐丸不太顺外,整个下来基本在计划之内。成绩虽然达到了目标,但是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尤其是赛前体能的储备,赛中遇到特殊情况的适时调整,以及水,盐丸和能量补给的时间分配。如果在35公里之前再吃一支能量胶,也许后面就不会那么辛苦。
至于破三的经验,我一直认为:
1. 高质量的训练可以代替大跑量的堆积。必要的跑量基础,加上不断发现问题,调整计划和目标的能力,往往能让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破三的必要跑量,我认为是每月200k左右,连续3个月。赛前的两月,每月两个32+,配速不能低于500,每月两个半马,配速不能低于430。
3. 核心先行,力量紧跟,跑量随后。仰卧起坐,仰卧举腿,平板支撑,侧平板,靠墙静蹲,核心力量在保证跑姿稳定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跑量增加后伤病的发生。深蹲,臀桥,箭步蹲,提踵,为持续高速奔跑提供澎湃动力。腿部韧带的拉伸,能有效加大步幅。
4. 连续几个月紧凑系统的训练,可以代替常年累月不间断的奔跑,同时也能减少伤病的发生。
5. 训练是比赛的一部分,同理,比赛亦是训练。你需要用训练节奏来控制比赛。马拉松比赛是一个系统,把训练和比赛的衔接做到位。若想赛,就好好练,提高比赛体验,少留遗憾。
6. 认真准备和细节把握,对于严肃跑者来说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你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弥补短板,最大化的提升比赛成绩。
7. 训练计划的制定,以比赛日为终点往前推,算好30+长距离在各月的大致分配点,再以长距离为分界点制定每周的E M T和间歇跑。对于我这样的初级跑者,我认为3-4个32-38K长距离是必须的,甚至拉一个全马距离,毕竟在速度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模仿20-25K左右的加速跑,存在伤病风险。
8. 如果你付出的比别人少,却能得到跟别人一样期待的结果,这就是高性价比。跑量上少了,其他方面就必须做的更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训练计划的详细制定,和记录;
每周各种配速跑的先后顺序及实时调整;
力量和核心训练;
比赛服和鞋袜的选择;
药膏和防磨膏的准备;
赛前一周的饮食作息;
出行前装备确认;
对赛道线路海拔海拔的大致了解;
赛前晚餐和比赛日早餐的选择;
出发前往检录的时间安排;
赛前热身的时间安排和热身效果;
能量和盐丸补给计划;
抓杯和补水技巧;
配速计划;
比赛策略计划plan A和plan B。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139.198.191.206:8081/diaries/386278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