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时候,你会觉得,一切似乎都是老天爷安排好了似的,但一切又因为是你不断的努力,老天爷看在眼里,决定暗中助你一臂之力。正所谓自助者天助。
2015年10月18日,在我的第二故乡,墨尔本,雅拉河畔完成我的首马
2017年4月9日,在生我养我的故乡,大江大湖大武汉完成我的第十个马拉松
2年6个月差9天
一万二千里的跨越
从4小时28分到3小时54分
1
开始跑步,是因为减肥,是因为实在受不了镜子中的自己,是因为不想成为那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就这样,从第一次1.6K开始,到5K、10K、15K、半马,也慢慢的恢复到正常体重。
这时,我觉得应该尝试着更大的挑战,我加入了澳大利亚华人跑团(ACRG),并在2015年完成了自己的首马。其后,先后完成了上海马拉松、大洋路马拉松、黄金海岸马拉松、基督城马拉松、大堡礁马拉松等。
这期间,有过冲过终点的喜悦,也有过30公里后的煎熬。经历过伤痛、也曾经懈怠,但慢慢的,我开始明白了跑步对我来说,已经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最开始抱着玩的心理,到开始制定明确完赛目标和训练计划。尽管如此,我在每一次比赛前,都依然能抱着敬畏之心。
2
在各地跑了这么多马拉松,当得知家乡武汉要举报马拉松比赛时,大感高兴。在没有抽中名额的情况下,就订好了机票,幸运的是,中了武汉马拉松全马名额。
首届武汉马拉松,好评如潮,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在家乡参加马拉松比赛,和我之前参加的任何一个马拉松都不一样。一方面,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筑,勾起我许多回忆;另一方面,在父老乡亲的助威声中,人也非常兴奋。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后半程抽筋,完赛时间比预期的晚了不少。当然,没有遗憾,在终点有我的亲朋好友等着我,那种感觉,极其幸福。
更幸运的是,赛前,中新网还采访了我,连澳洲的朋友也都看到了视频报道。
3
抱着想成为pacer的心情,我又报了2017年武汉马拉松,非常遗憾,没有被选中。但上帝是公平的,我和我太太都顺利的中签了,这也是她的第一个马拉松(半程)。
这是我和我太太第一次一起跑马拉松,忽然发现这竟然是我的第十个马拉松。一种仪式感油然而生。巧的是,我们一起领参赛包的时候,接受到了湖北日报的采访,第二天,周围的亲朋好友看到报道后,我们的微信快炸掉了。
去年武汉马拉松,说没有遗憾,还是有遗憾的,毕竟玩心太重,没有达成既定目标。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年汉马,尽我最大努力,考虑好各个细节,不留遗憾。
比赛前一晚,风雨交加,我对各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确认,觉得一切都妥当了。发了一条定妆照的朋友圈,就躺在床上,让自己平静下来,思考第二天应该怎么跑。
三周前,我参加了重庆马拉松,感觉不错,第一次按照心率而不是配速跑,尽管32公里抽筋,但靠着一根咖啡因的能量胶和若干盐丸,竟然挺过去了。并且跑出了最好成绩。
于是,我决定,这次也按照重庆马拉松的节奏来,根据我的心率区间,前10公里,心率155上下,10-20公里,心率不过165,20-30公里,心率不过173。后面就根据情况,自由发挥了。
我觉得,不出大的意外,应该会超过重庆马拉松的成绩。但天气因素会是一个很大的变数,天气预报说4月9日当天除了雨,还有风,东湖旁边的绿道将是一个很大考验。但不管怎么样,正如武汉马拉松的微信公众号所说的,一个真正的勇士,从来都不会选择战场。况且我也有过大洋路马拉松在6级海风和冰雹的情况下sub4的历练。
4
比赛日
4:45 起床,排空,两个馒头,一杯开水
挤上地铁,到达江汉路。我和太太在半马、全马的路口分开。本想来张合影的,结果一转眼,太太已经挤进了半马安检的人流中了,不无遗憾。
我也慢慢的向起点走去,劲爆的音乐,兴奋的人群,相当热闹。而我则努力克制兴奋,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进入状态。
存了包,第一次没有带手机跑。过安检,找到自己的分区,开表搜星。
距离出发时间还早,因为没有带手机,我就没有像以往那样在起点拍个不停。于是就有时间慢跑、拉伸热身。距离出发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按计划吃了一个胶,还有十分钟左右,我进到自己分区内,静待比赛开始。其间,我在武汉本地跑团认识的小芬也和我在起跑区碰到了一起,我们决定一起跑,目标sub 4。
5
没有听见枪响,就只是感觉一群欢呼声过后,前面的人开始往前挪动了。我对自己说,开始了,加油,希望一切顺利。
过起点拱门的时候,我看了下时间,2:12,按下手表,进入了战斗状态。
沿江大道上,基本上跑不开,前面兴奋的人群不时放慢速度向摄像机和天上的飞机挥舞着双手,同时还要谨防地上被扔下的一次性雨衣。
上了中山大道,情况稍微好了些,也正式进入跑步模式。这时,小雨如期而至,虽然不是太大,但预示着今天不是一场轻松的比赛。
3、4公里后,我发现今天心率有些不对,因为心率直接窜上了160,但配速也就5:20上下。我稍微压了下配速,也和小芬说,感觉心率有点高,我要压一下配速。小芬说,没事我跟你就好了。但压了下发现,只有降到5:40左右,心率才能到150左右,但只要跑下去,肯定是进不了4小时的。当时,有一个选择,就是继续按心率跑,降速。但我感觉旁边的小芬状态不错,甚至好几次都超到我前面去了,而且赛前我承诺过带她进4的。于是,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不按心率跑,怎么舒服怎么来,只要不太早突破我的马拉松配速心率173左右就好了,因为一旦长时间在这个心率以上,乳酸就会堆积,后面就一定会抽筋的。
就这样,调整策略后,我和小芬基本上一前一后相互pace着。雨,越下越大,7公里的时候上江汉桥,稍微压了下速度,让心率不至于突破170,上大桥,也是一样的策略,只是因为雨太大,大桥上桥处很多地方都开始积水,鞋子袜子彻底打湿了,好在这次有备而来,穿的是五指袜,除了觉得有些凉,没有太大影响。
桥上的风有点大,丝丝寒意,不少人在桥头堡和大桥中间停下来照相,去年汉马我也是这样,但今年,不能在边玩边跑了,要认认真真的跑一次。期间,我每5公里补一次盐丸,10公里吃了第一个胶。逢水站就进。一路上的志愿者令人感动,一路上的啦啦队也令人鼓舞。但我没有像去年那样与他们热情互动,我唯有伸出大拇指,向他们致敬。因为我知道,我不能打乱节奏,我的实力还没有到可以随意挥霍的水平,我要保存每一丝体力,为35公里后的马拉松真正7公里做准备。
心率依然困扰着我,从9公里开始,已经过170了,而且有继续上升趋势,这个时候,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人跑着还是比较舒服,也就没有刻意降速度,15公里的时候,看了下平均配速,大概5:12左右。在计划之内。
过了沙湖桥,半马和全马就分开了,我也要接近去年26公里处—放鹰台,去年抽筋的地方了。但今年的路线有调整,没有走双湖桥、放鹰台。不过,进入东湖南路后,我的心情就开始紧张了。一方面,去年在这抽筋后的每一步都极其痛苦,让人记忆犹新;另一方面,心率已经到了173警戒水平,生怕重蹈覆辙。但这个时候,似乎没有慢下来的理由了。慢下来,肯定进不了4;挺过去,哪怕最后几公里抽筋了,还有可能进4。
进入东湖绿道,可以说东湖绿道的这8、9公里是最大的考验,一方面,风雨交加,体温下降;另一方面,大腿肌肉感觉到疲劳,动作开始变形,而且还有3座驼峰桥要翻。那个时候,我动过走两步的念头,但我知道,只要走了,再重新启动,配速又会下降至少10秒,这时唯有靠意志力顶住,尽可能的让速度不至于掉的太多。
就这样,熬到了梨园门口,还有最后的5公里了,也是最难的5公里。小芬大概在35公里的时候超过了我,在我前面10-20米处。
这时,我虽然没有抽筋,但明显感觉步子迈不开了,甚至感觉自己是在往前挪动着,呼吸也变成大口大口的喘气了,心率已经到了180上下,配速也降到了6分钟上下了。
最后一个折返后,我看到了42公里的标识,真好,还有最后195米了。我感觉我是在用尽全力飞奔着冲向终点,但后来看冲刺的照片,那分明是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过终点的啊。
终点的拱门越来越大,我终于能看见拱门上的计时器了,3:56:45,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二个武汉马拉松,手表显示时间是3:54:40(最后官方成绩3:54:33,比重庆马拉松提高了3分钟)。而小芬也紧接着冲过了终点线,第一次进4,PB,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6
太太也顺利的完成了她的首半马,并且兑现了她当初的目标,在2小时30分钟内完赛,对她来说,也突破了自己了。
对于我,第二次汉马,尽管没有按照之前预计到那样能做pacer,心里难免有一些遗憾和失落。但也弥补了去年汉马抽筋没有进四的遗憾,同时也创造了个人PB。
其实,今年我的训练和跑量和去年比起来差很多,本来对这次回来参加的两次马拉松是无欲无求的,但依靠之前打下的有氧基础和比较得当的策略,竟然连续两次PB,这也给我增添了信心。也让我相信,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明年,我还会不远万里回来参加汉马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还想以领跑员的身份带领着更多的跑友在汉马的赛道上驰骋呢!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