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跑鞋品牌如果不推出几个碳板配置单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顶级品牌。当然这么说或许有些戏虐的成分,但各大品牌相继把碳板作为第一梯队产品配置已经成为常规操作。
碳板究竟有多强?统计数据不会欺骗我们。数据证明,随着碳板竞速鞋款的推出,跑者整体成绩确实有了质的提升,从顶级运动员到民间精英,大部分跑者都穿着碳板竞速鞋款刷新PB。
不过是在跑鞋中加了一块碳板,为什么就能够为跑者成绩带来如此提升?这要从碳板本身说起。
碳板难得?
碳板原料是碳纤维PAN——聚丙烯腈。该原料在拉丝后通过100-300摄氏度下进行牵引拉伸和预软化处理。再通过高温方式将PAN线性大分子链转化为非塑性耐热梯形结构。随后高温驱除PAN中的非碳元素,使PAN含碳量超过90%以上,成为碳纤维材质。接着继续加温提纯碳纤维原料,并根据所需要的形状进行剪裁形成预浸料。
预浸料根据实际情况又分为多种碳纤维丝束尺寸,根据材料不同需求进行铺层方向。包括平纹、缎纹、斜纹等区别,也就是我们看到不同样式碳板最终呈现的样子。听起来如此繁琐,但其实成本造价非常低廉。如果我们单纯购买鞋款的碳板配件,一般售价只要几十元。
那么为什么如此廉价且平凡的碳板 直到这两年才成为跑鞋第一利器呢?
源源推动力来自哪里?
最初碳板主要应用于航天科技或者F1赛车这种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或运动中,随后其材质的优异韧性被运用到橄榄球鞋的设计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第一次接触到碳板类运动鞋,是篮球鞋AJ11。设计师通过设计出X或Y型的碳板内置到运动鞋中底,通过韧性和刚度,增加鞋款的稳定性,防止运动员大幅度动作引发侧翻扭转,从而导致伤病。
而从4%开始,跑鞋对传统运动鞋碳板的形态进行了调整。从图片上可以看出,碳板不再是单纯的X或Y型,而是一个曲面形态整块放置在中底材料中。跑者需要通过前掌落地,带动碳板的曲面对跑者双脚起到一个降低损耗的推送作用。这与传统运动鞋中的碳板的意义完全不同。
仅靠碳板形态,并不足以完全保证提供推进力。跑者们在穿着碳板顶级竞速鞋款时说到的回弹、推动感,还需要中底材料进行配合。碳板本身具有很强的韧性,要想让这个特性在跑步过程中以最低能量损耗的状态推动跑者,首先要求包裹这块碳板的中底材料尺寸规格尽可能相对更厚,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碳板顶级竞速鞋款普遍以“厚底”形式出现。单纯的厚底还不足以对碳板推送感提供保证,还需要求这块厚底同样具备高强度的回弹性能,保证跑步过程中能量损耗不会浪费在中底形变环节。
所以我们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回弹推动力,是碳板自身的抗扭转属性和独特形态加上回弹性极强的中底材料共同合作结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部分跑者曾经反应一些顶级竞速鞋款由于中底厚度不够或鞋款抗扭转性能不好,导致比赛或训练后半段感到不适,这有可能是碳板形态或者中底材料厚度比例问题导致。
配置环节做到最佳,跑者自身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腿部力量来驾驭这样的配置。碳板配置的顶级竞速鞋款,需要跑者长时间前脚掌落地,这对跑者的小腿和脚踝力量有着巨大考验,相对能力不足的跑者就会在比赛后半段出现重心不稳情况。所以搭配碳板的顶级竞速鞋款虽然很拉风,不代表真的适合跑者自己,选鞋还需要理智。
实力派?花架子?价格亲民的碳板鞋?
碳板本身虽然廉价,但搭配的顶级中底材料成本很高,因此顶级竞速碳板跑鞋普遍牌价都接近四位数2开头。就在大家对高耸入云的牌价直呼买不起时,个别品牌一波超低价格碳板配置的跑鞋来到战场。
(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