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始末
包头马拉松是上周日,也就是8月18日鸣枪开跑的。在8月19日就有一个跑圈知名公众号爆料:抖音上出现了收容车视角拍摄最后一名选手的视频,并写道“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就要坚持走着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 “怎么劝都不上收容车。”在这个抖音视频中,制作者配上了滑稽戏谑的背景音乐,从这个拍摄视角来看,拍摄者应该是赛事的医疗志愿者。
这个新闻被爆出后,网易、观察者网、澎湃、新浪等综合媒体开始争相转发、评论。大家普遍认为,即便是最后一名,坚持完赛的跑者不应被劝退,更不应受到工作人员的嘲笑。
由于这个事件一开始的传播路径就是普通大众,因此,包括传播这个事情的许多编辑也可能并未搞清楚一般马拉松的规章制度。经常参加马拉松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马拉松实行的是分段关门制度。
下图是2017年上海马拉松的起点,运动员通过后的图片,几百位环卫工人一起出动,要不了一会儿,道路就能正常通车。而此时,马拉松仍然在正常进行中。正是有了这样的分段收容制度,马拉松才不会对当地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这段新闻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个元素的缺失,那就是这个选手是否有被关门。如果没有被关门,那么他跑多慢都不应该被劝上收容车。而如果已经过了关门时间,那么志愿者们劝这位选手上收容车也并不为过。
终于这个事件在8月23日迎来拐点。包马组委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组委会声明。在最新声明中,包头马拉松组委会承认在部分工作上存在过失,并就志愿者的行为道歉," 组委会已对该名志愿者批评教育,本人已表示认识到了这种行为的错误,并通过电话的方式向该名运动员道歉。组委会也向该名运动员表示诚挚的歉意。"
不过,在对志愿者以及赛事组委会质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清一个事实,该名跑者没有按照规定的关门时间主动退赛。跑者确实违反了马拉松比赛的规则,这也是该事件的诱因之一。
按照组委会的解释,视频拍摄地点是本届马拉松赛段的 23 公里处,时间是 8 月 18 日 11 时 10 分,而根据本届比赛的竞赛规程,25 公里的关门时间为 8 月 18 日 11 时,最后一名跑者已经被 " 关门 "。
" 最后一台收容车上的工作人员、医疗志愿者出于对运动员身体状况的考虑,多次劝告该名运动员乘坐收容车返回,但该名运动员仍坚持在赛道上行进。" 如果组委会所说完全属实,该跑者确实违反了比赛相关规定,影响了比赛的正常进行。
包头马拉松官网的竞赛规程显示,全程马拉松起跑时间为 8 月 18 日 7 时 30 分,25 公里的关门时间为 3 小时 30 分(具体时间为 8 月 18 日 11 时)。如果允许该跑者继续比赛,从 11 时 10 分在 23 公里处的节点算起,即使按照每公里 4 分 30 秒的配速,跑到 25 公里处也需要 9 分钟。这意味着,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关门时间也将被迫延至 11 时 19 分,比预定时间延后了近 20 分钟。
的确,组委会没有尽到培训志愿者的义务,是有过错的,这一点不用讨论。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组委会尊重最后一名跑者对比赛的坚持,过了关门时间仍然没有立刻停止比赛,解除道路封禁。另一方面组委会也考虑到了这名跑者的生命安全,还特地派医疗志愿者一路跟随。如果仅从这两点来看,包马组委会并没有做得不好,甚至可以说,比国内许多比赛做得更加温馨。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给组委会洗白,而是我发现,现在的舆论风向有不断扩大化的倾向。实际上,这件事情最大的错误方就是这个拍摄视频的医疗志愿者,但是许多人却火力全开地抨击组委会、抨击所有志愿者、抨击中国马拉松缺乏关怀、甚至开始地域黑。我觉得这些言论实际上就有些过激了。
马拉松鼓励坚持
说到底,这件事情的核心就是这个拍摄视频的志愿者,志愿者本应该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比赛要起早贪黑,而且未必有报酬。很难想象,如果一个马拉松比赛缺乏志愿者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志愿者在工作的间隙休息也很正常,我们也希望志愿者能有多一点的时间休息,我们不能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视频拍摄者当时的内心,但我们也在视频和所选的背景音乐、甚至留言回复中,也看不到一名医疗志愿者对跑在最后一名的选手的关心,看到的只是抱怨和不耐烦。
然而,马拉松比赛中从来不缺温暖。2017年的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中,80岁的陈国胜老人6个半小时跑完全程。当他跑到30多公里时,落到队伍后方,此时道路开始解封。为保障老人安全,深圳交警用警车和护卫摩托车形成隔离带,护送至终点。2017年武汉马拉松,大雨,武汉市市长迎来了本届比赛的最后一名选手。长枪短炮、鲜花掌声、志愿者迎候、小女生脸上淌着笑意,像一朵雨中绽放的花。
每一年的纽约马拉松并不会严格执行关门时间,跑者不必因为比赛的关门时间停下脚步,并且每一年,赛事总监Peter Ciaccia都会在终点等待,用一个拥抱告诉最后一位冲线的纽马跑者,完成这漫长的42公里的比赛很艰难,但值得。去年的纽马结束后,赛事总监Peter随即宣布退休,在他离开纽约路跑协会的时候特意说,"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跑者,我爱你们所有人,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与我分享的爱,赛道上后会有期”。
马拉松是竞技比赛
马拉松的很多感人瞬间都是有关最后跑者的坚持与执着。像上文中感动瞬间,几乎每一场马拉松赛都能找到。甚至,我们也习惯了为马拉松跑得较慢的选手加油鼓劲了。因此,这次事件能够成为热搜,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由于这件事情突破了我们大众对于马拉松的认知。但凡事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当我们所有人都在抨击这个志愿者没有志愿服务精神时,也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是否给予最后一名太多荣耀,以至于让他们身体已经不允许拼了,却还在继续前行?
如果我们看视频就能看出,实际上这名跑者已经不太适合继续比赛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他的跑姿已经变形,他每坚持一公里,实际上会让他的肌肉、关节承受更大的损伤。而此时,已经关门了近20分钟,医疗志愿者三番五次下来劝阻都未果。坚持的精神当然是值得赞美的,但是为了坚持,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顾及道路通行,不顾及志愿者的人力成本。我认为这名跑者的做法也是欠妥的。马拉松跑者也应该遵守规则,也要有契约精神。不管因为身体状况,还是其他原因,只要错过了赛事原定的关门时间,就应该遵守规则,按时退出比赛,这既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对比赛本身的尊重。
当媒体的聚光灯、组委会将太多目光投向那些跑得较慢的跑者时,也从另一个方面给大众树立了一种“马拉松缺乏竞技性”的形象。在这种形象下,我们看到太多跑者在赛道上一边散步拍照、一边饱尝各类补给。实际上这些都是有违体育精神的。现在有太多人把马拉松当成一次周末旅行,但实际上,马拉松是一项竞技运动,是一项奥运会项目。我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奥林匹克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但是大家在参加马拉松时,更多流露的则是“重在参与”的心态,对待马拉松没有敬畏之心。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人不重视日常训练,许多参加马拉松的跑者甚至都没有一次长距离的拉练,试想一下这样冒然参赛,怎么会不受伤呢?竞技精神也体现在对规则的严格遵守。过了关门时间就不应该给关门选手计算时间,道路要准时解封,方便通行的行人和车辆。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收容方式呢?
一方面我们要发扬马拉松的执着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行事。我们是否可以尊重所有参赛选手想完赛的意愿,虽然过了关门时间,如果选手愿意继续完赛,在不影响公共交通的情况下(封路解除,选手可以在人行道上跑),可以坚持完赛呢?
纽约马拉松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在他的比赛规则中看到,如果选手没有赶上关门时间,可以上收容车,也可以在人行道上继续比赛,坚持完赛的选手仍然可以获得一枚完赛奖牌。当然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问题,选手在人行道上跑的健康安全问题就难以得到保障。怎样才能既保证选手安全,又满足他们继续比赛的愿望这个问题,我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截图自纽约马拉松官网规则中文版
总之,这次包头马拉松事件暴露了许多问题,我们在谴责这个志愿者时,也应该反思我们对待马拉松的态度,思考我们当下的马拉松收容制度是否可以更好。
文/好爽 图/爱燃烧、东方IC、网络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